第48届东盟外长会及系列会议6日闭幕。在为期三天的会议中,外交部长王毅对中国-东盟合作、10+3合作、东亚峰会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等重要议题阐明中国态度,并与有关国家深入沟通、交换意见,达成诸多共识,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推进10+1合作的十项建议 海洋合作年顺利推进
王毅在吉隆坡出席中国—东盟(10+1)外长会时表示,中国-东盟合作是中国参与地区合作的主平台。经过双方共同努力,中国-东盟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亚投行筹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自贸区升级等一系列倡议取得积极成果,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顺利推进。
王毅表示,中方愿将“一带一路”倡议与东盟国家各自的发展战略对接起来,与东盟共同体的建设蓝图对接起来,为中国与东盟的团结合作、发展振兴提供新动力,开辟新前景。在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推进中国-东盟“2+7”合作框架的进程中,中方愿就深化中国-东盟合作提出十项建议:一是设计好明年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25周年纪念活动,将2016年定为“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年”;二是完成制订《落实中国-东盟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联合宣言行动计划(2016-2020)》;三是设立工作组探讨商签“中国-东盟国家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四是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打造中国与东盟各国经济互补发展、共同振兴的重要引擎;五是深入推进互联互通,中方愿与东盟探讨制订《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六是办好今年“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营造海上合作新亮点;七是推进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更好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八是尽快签署《东南亚无核武器区条约》议定书;九是加强防务安全合作,在华举行中国-东盟防长首次非正式会议。十是共同维护南海和平稳定。
推进“10+3”合作,重点支持三个共同体建设
在吉隆坡举行的东盟与中日韩(10+3)外长会上,王毅高度评价10+3合作的价值和进展。王毅表示,去年以来,各方携手共进,开拓创新,推动10+3务实合作取得积极进展。各方确定了230多个合作项目,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朝实际运行方向发展。互联互通、经贸、能源、海上、社会人文等领域务实合作也取得积极进展。
王毅指出,当前,东亚合作方兴未艾,各种发展倡议不断涌现,正逐步形成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10+3作为东亚合作的主渠道,正面临难得历史机遇。
王毅强调,10+3下一步应重点支持三个共同体建设:
一是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帮助东盟进一步缩小内部发展差距,减少贫困、改善民生。抓住当前中日韩合作逐渐重回正轨势头,加大对东盟投入,共同为东盟共同体建设增加动力。
二是支持东亚经济共同体建设,发挥好10+3主渠道作用,依托财金、粮食等领域现有合作基础,积极拓展各领域合作。
三是支持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中方欢迎10+3国家将自身发展战略与“一带一路”倡议相互对接,促进亚洲地区一体化,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王毅表示,中方是东亚合作的积极参与者和推动者。为维护本地区的和平、稳定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中方提出六点建议:
一是自贸区建设。推动中韩自贸协定有效落实,力争年内完成中国与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继续推进中日韩自贸区磋商,争取年内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实质性谈判进程。
二是金融合作。继续推进清迈倡议多边化进程,探讨搭建亚洲金融机构交流合作平台,积极发挥亚投行、丝路基金作用,共同提高地区基础设施融资水平。
三是农业合作。落实好“东亚减贫合作倡议”,推进现代农业合作示范基地和东亚畜牧产品交易平台建设。
四是加强基础设施和工业产能合作。中方愿在自愿、平等、互利基础上,向东南亚国家提供各国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基础设施。在钢铁、有色、建材、电力、通讯等重点行业和领域加强合作,实现发展战略和优势资源的对接,共同推进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五是海洋合作。办好中国—东盟海洋合作年活动,开展海上联通、科技环保、防灾减灾、海洋经济、海洋人文等领域开展合作,加紧建设东亚海洋合作平台。
六是人文合作。积极促进旅游、教育、文化、新闻等部长会议机制发展,加强地区社会人文交流与合作,充分发挥东亚论坛、东亚思想库网络等智库作用。
“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东亚峰会 推动六个重点领域合作
王毅表示,作为东盟主导的地区合作机制之一,东亚峰会汇集了世界主要大国,不仅是推动东亚合作的大平台,也是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区域合作的大桥梁。在过去十年里,东亚峰会积极推进成员间战略对话,推动能源与环保、金融、教育、公共卫生、灾害管理、东盟互联互通六个重点领域合作,地区影响和作用不断上升。
中方从东亚峰会十年发展历程中总结出以下有益经验和原则:一是坚持“领导人引领的战略论坛”性质,通过加强战略对话,增进相互理解,积累相互信任。二是坚持东盟主导地位,坚持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照顾各方舒适度。三是坚持聚焦发展主题,突出重点领域合作,努力缩小地区发展差异,推进共同发展。四是坚持区域合作各机制协调发展,保持东亚峰会与10+1、10+3、东盟地区论坛、东盟防长扩大会等机制各有侧重,并行发展,形成多领域、多层次的区域合作架构。
王毅表示,东亚峰会下一步可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中方欢迎沿线国家和东亚峰会国家积极参与“一带一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开放倡议。二是加强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携手应对恐怖主义、传染性疫病、气候变化、灾害管理、网络安全、跨国犯罪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三是稳步推进政治安全对话,摆脱冷战思维,创新安全理念,努力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的亚洲安全之路。四是探讨加强智库网络建设,包括加强博鳌论坛同东亚峰会联系,加强有关学术机构与东盟·东亚经济研究中心的技术联系和人员交流,为峰会未来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传承宝贵的亚洲经验 构建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地区伙伴关系
王毅出席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第22届东盟地区论坛(ARF)外长会时指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联合国成立70周年、东盟共同体建成之年。在此重要和特殊背景下,各国应从历史教训中汲取重要经验,积极探索构建新型的国际关系模式,共同维护《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努力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事业。
王毅表示,二战结束以来,全球地缘政治最突出的变化就是亚洲崛起。在这一进程中,亚洲国家形成了相互尊重、协商一致、照顾各方舒适度的合作方式,培育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和习惯。我们要传承这些宝贵的亚洲经验。
政治上,努力推动地区伙伴关系建设,构建不设假想敌、不针对第三方、更富包容性和建设性的地区伙伴关系。
经济上,努力促进融合发展,坚持开放的区域主义,推动地区各类贸易安排和合作机制优势互补,相互融合,协调推进。中方欢迎各方积极参与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筹建亚投行等。
安全上,努力实现共享安全,树立新型安全理念,倡导并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安全观,探讨构建平等、透明、包容的安全合作架构,走出一条共建、共享、共赢、共护的安全之路。
王毅表示,东盟地区论坛应继续以增进互信为核心,以深化非传统安全合作为重点,以促进大国良性互动为关键,以构建地区安全合作架构为长远目标,循序渐进探索符合地区实际的预防性外交。
维护南海和平与稳定 奉行“五个坚持” 提“三点倡议”
王毅外长此前在新加坡举行记者会时表示,中国和东盟已确定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即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协商妥善解决争议,中国和东盟共同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双方也建立了商讨南海问题的机制,包括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DOC)高官会和“南海行为准则”(COC)磋商联合工作组。
王毅同时指出,中方在南海问题上将奉行“五个坚持”,即坚持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坚持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坚持通过规则机制管控好分歧,坚持维护南海的航行和飞越自由,坚持通过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在中国-东盟(10+1)外长会上,王毅提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三点倡议”:
一、南海地区国家承诺全面有效完整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加快“南海行为准则”磋商,积极探讨“海上风险管控预防性措施”。
二、域外国家承诺支持地区国家上述努力,不采取导致地区局势紧张和复杂化的行动。
三、各国承诺依据国际法行使和维护在南海享有的航行和飞越自由。
会见美、俄、日和东盟国家外长 警告日本不要与中国“较劲”
在东亚合作系列外长会上,王毅会见东盟、美、俄、日等国外长,就有关问题深入交换了意见。
在与美国国务卿克里的会晤中,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即将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方愿与美方做好各项准备,确保这次历史性访问圆满顺利成功。王毅说,中美双方更重要的是要进一步解决好战略互信和亚太良性互动这两大议题。中国无意把美排挤出亚洲,愿意看到美国在亚太发挥积极作用。
克里表示,美方愿与中方共同努力,确保习近平主席对美国进行的国事访问取得成功。美方从不谋求在亚太地区与中国对抗,赞赏中方在应对伊朗核、朝鲜核、气候变化等问题上发挥的重要积极作用,愿与中方继续深化各领域合作。美方也高度评价中国在反法西斯战争中做出的卓越贡献。
双方还就南海局势交换了意见。王毅表示,中方始终致力于与有关国家通过协商谈判和平解决争议,域外国家应该尊重中国与东盟国家做出的努力。克里表示,美方关心南海局势,但不介入具体争议。美方支持中方与有关当事国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南海争议。
王毅在会见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时表示,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俄两国分别举行纪念活动,中方欢迎普京总统出席中国“9·3”纪念活动,将与俄方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拉夫罗夫表示,俄方高度评价习近平主席出席“5·9”纪念活动和金砖国家、上海合作组织乌法峰会成果。普京总统期待着出席中国“9·3”纪念活动。
王毅会见欧盟外交与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时表示,前不久举行的第十七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非常成功,中方愿与欧方推进“一带一路”倡议同欧洲投资计划对接。王毅积极评价欧方为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作出的积极努力,莫盖里尼赞赏中方为达成伊核协议发挥的重要建设性作用。双方同意,推动各方切实落实伊核协议,使其对解决其他国际热点问题发挥积极示范作用。
会议期间,王毅应约会见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王毅在会谈中向岸田表示,今年是二战胜利70周年,具有特殊重要意义。在历史问题上,日本应采取认真负责态度,而不要试图蒙混过关。在国家发展方向上,日本应珍惜并坚持和平指向,防止重蹈覆辙。在对华态度上,日方应将“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承诺落到实处,而不是处处与中国“较劲”。
王毅还会见了巴基斯坦国家安全与外交顾问阿齐兹,双方重点就阿富汗和谈进程交换了看法。在会见韩国外长尹炳世时,王毅对中韩高层交往势头表示赞赏,愿与韩方在双边乃至地区、全球层面加强务实合作。
此外,王毅还同马来西亚外长阿尼法、泰国副总理兼外长塔纳萨、柬埔寨副首相兼外交国际合作大臣贺南洪、老挝副总理兼外长通伦、新西兰外长麦卡利、蒙古外长普日布苏伦举行了会谈,主张与各国提升互信、增进理解、扩大合作、促进交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