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5月27日,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粮农组织)、国际农业发展基金会(农发基金)和世界粮食计划署(粮食计划署)在罗马联合发布《201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报告指出,世界饥饿人口数量已降至8亿人以下,比1990年至1992年期间减少2016亿,距离千年发展目标仅一步之遥。
粮农组织总干事格拉齐亚诺在粮农组织总部举行的报告发布会上说,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饥饿的目标即将实现的事实说明,人类一定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消除饥饿灾难。“全球饥饿人口正在下降,2015年也是如此。根据《201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中的数据显示,在粮农组织监测的129个国家中有72个,即大多数,已经在2015年之前实现了将食物不足发生率减半的千年发展目标。我想这非常重要,因为2015年作为千年发展目标的最后一年,而发展中地区作为一个整体,距离该目标仅有一步之遥,食物不足发生率已经从1990年的大约23%降13%,下降了12.9个百分点。”
报告同时指出,成功减少食物不足人口的关键因素是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处于对抗饥饿的中心。但经济增长应具有包容性,即为贫困人口提供更多的机会。 粮农组织经济及社会发展署助理总干事桑德拉姆说:“消除饥饿的主要因素还是在于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也就是说经济增长可以带动诸多方面的发展。特别是像中国和印度这样的国家,快递的经济增长使得更多人得到了实惠,特别别是在中国这是显而易见的。中国和印度两国在减少世界饥饿人口数量上做出了五分之四的贡献。”
《2015年世界粮食不安全状况》报告还指出,自然灾害和冲突是诱发长期危机的主要因素,气候变化、金融和价格危机等也已成为导致粮食安全状况恶化的因素。报告说,处于持续危机的国家的饥饿发生率比其它地方高3倍。此外,世界人口1990年以来增加了19亿,使减少饥饿人数的任务更加艰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