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日,新疆民航运输飞行安全和空防安全迎来第60个年头,这一数字稳居中国民航安全纪录第一名。
地势复杂、民情特殊,是他们所在地域的特点。生活条件艰苦、运行环境复杂、空防安全压力巨大,是他们工作生活的基本条件。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新疆民航的飞行、保障、运输和生产都经历了多年的考验。2013年,全疆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1987.9万人次,为新疆GDP贡献359.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10.5万个。今年,全疆机场旅客吞吐总量突破2000万大关,创造了首屈一指的骄人纪录。
飞向世界:架起一座座蓝天桥梁
新疆地处祖国内陆,偏远的地理位置,辽阔的疆土,决定了新疆对航空的特殊需求。
20世纪50年代,新疆民航运输事业与新中国一起诞生。经过半个多世纪曲折的发展,今天的新疆民航运输事业已成为了祖国西部天空中一束灿烂的阳光。
20世纪五六十年代,他们驾驶着国产运5飞机,飞遍天山南北,播种、增雨、灭蝗,揭开了新疆通用航空事业的序幕。
50个座位的安24型飞机,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21年里保持了8.5万小时的飞行安全记录,为新疆的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1986年,图154成功首航北京,结束了新疆“飞机螺旋桨,直航不出疆”的历史。
1992年,新疆民航乘着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的春风,首开国内飞机“湿租”先河,次年,新疆航空公司购进3架伊尔86客机,从此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型宽体客机。
为适应祖国西部大开发的需要,1997年,新疆航空公司购进ATR-72型客机,奔忙于天山南北,承担起了支线航空的重任。
从波音737开始,新疆航空公司机队开始走向了战略转换之路,波音757的加入,为新疆的民航事业更添动力。
半个世纪以来,几代新疆民航人始终胸怀航空报国之志,团结奋进,使新疆民航规模由小到大,实力由弱变强,终于飞向了世界,为新疆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在新疆与全中国、与世界之间架起了一座座蓝天桥梁!
指引“银鹰”: 在天际平安飞翔
“CZ6875,我是塔台,立即停止起飞,滑回停机坪!……”一架载有百余名乘客的航班正待起飞,机长突然接到塔台管制员停止起飞的指令,于是将飞机慢慢滑回了停机坪。飞机上的乘客满脸疑惑。然而,他们当时怎会想到,正是塔台管制员的这个正确指令,保护了他们所有人的安全,也避免了一场航空灾难的发生。
原来,在2010年9月25日22点30分左右,新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跑道北侧偏西方向发生火灾,14分钟后火灾现场传出了剧烈的爆炸声。敏感的塔台值班主任立即通知机场保障部门到现场查明情况。4分钟后,机场场务人员报告在跑道上发现了一个较大的爆炸抛洒物(一人无法搬动)及许多石子、碎块等杂物,需要立即关闭跑道并进行清理。于是,塔台值班员立即指挥在跑道上等待的CZ6875航班滑回停机坪等待,并通知进近管制室暂不接受飞机落地。
正是由于当日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塔台值班主任和值班管制员的高度责任心和敏锐度,认识并觉察到可能潜在的危险和影响,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停止放行和接受落地,从而有力地保障了航班的安全运行。
民航新疆空中交通管理局作为全国七大空管局之一,十年来在所辖飞行情报区总面积约200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累计保障各类飞行2422201架次,实现了连续十年无空管原因造成的事故征候和严重差错事件。乌鲁木齐机场日高峰期起降架次从成立之初的214架次,增长到2013年的462架次,单跑道运行保障架次位居全国前列。
高歌猛进:打造“空中丝绸之路”
朝气蓬勃的“新丝路”建设,寄托了新疆各族人民渴望更广阔天地的追求与梦想。
“作为旅游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新疆民航业高歌猛进,让新疆人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成为可能。”新疆绿洲寰宇国际旅行社总经理彭世番说,临近岁末年初,迪拜、台湾、泰国等地成为新疆人出境游的热门。
今年9月,南航开通乌鲁木齐直飞迪拜航线,去程飞行时间仅为5个半小时,回程不足5小时。
“新疆前往迪拜的旅游团队已呈现几何式增长,现在报名的游客已经排到了2015年2月中下旬。”彭世番说。
“南航新疆分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国际航线布局。”南航新疆分公司市场销售部副经理钟斌说,2015年计划新开俄罗斯、中西亚、南亚等潜在市场航线,包括乌鲁木齐直飞圣彼得堡、日本、印度航线等,并积极推进至申根国家航线的市场调研,游客可以选择更多直飞航班到达旅游目的地。
过去,除了国际航线以外,一直以来,“天上贵、地上累”的疆内交通状况不时困扰着商务和旅游出行的人群。
“阿勒泰-博乐-伊宁是新疆境内第一条通用航空短途运输航线。我们将为新疆旅游开发和民生建设作出更大的贡献。”民航新疆管理局局长张忠华说。
截至2014年11月底,共有46家国内外航空公司进入新疆航空运输市场,开通国际国内航线184条,与15个国家81个城市通航。以乌鲁木齐国际机场为枢纽的“串、环、延、网、筑”的航线网络初步形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