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减负 从根源入手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随着社会对各层次人才的评价和需求呈现越来越多样化的趋势,我国中小学生的学习负担正在逐步减轻。尽管各种补习班依然冲击人们的眼球,减负的效果还不尽如人意,但在各地城乡的许多中小学校,兴趣学习、多样化学习正逐渐成为主流。

    对于仅以分数评价学生、造成学校一味追求升学率的现象,社会关注较多;而多样化评价有时也会演变为学生负担,对于这种现象,我们却容易忽视:由于学生潜力的未知性较强,家长往往会在奥数、文体竞赛等方面对孩子进行全方位“挖潜”,以发现孩子的兴趣和天赋所在;如果孩子总是处于这样一种“被挖潜”状态,负担自然就会加重。也就是说,多样化评价虽然分流了家长对学生的压力“点”,但有可能变成了分散式的“面”上的压力。如果处理不好,负担可能会更重。比如,某些不具有普遍意义的“成功人士”的“成功事例”,被人们普遍传诵,无形中强化了家长给孩子“加负”的理由。

    对于学生负担的根源还应当理性分析。学生面临的压力归根结底是未来踏入社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只要社会上的竞争压力存在,就会逐步传递、波及到学生身上,变成学业负担。目前学生负担较重,在一定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家长的“自发需求”,这看似是教育行政部门难以作为的。因为,教育行政部门直接管理的对象是学校,对于家庭教育特别是校外的各类辅导班,教育行政部门显得无能为力;即便是对违规办班现象,教育部门一家有时也很难解决,需要由相关行政管理机构通力配合,共同规范管理,才可能间接地实现减轻学生负担的目标。但是,这决不意味着,教育部门可以在学生减负中消极缺位、推诿责任、无所作为。

    事实上,为学生减负,各级教育部门大有可为。作为地方教育主管部门,教委、教育局的重要职责,是维护公平的教育机会,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确立科学的评价标准,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同时,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具体措施,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比如,在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上,可以鼓励、引导学校开设前沿课程供学生选修,加大文体、社团活动的比重,加强校内不同年级、班级之间的师生交流,让每一个学生都有快乐、自由成长的机会和平台;比如,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完善公平公正的升学秩序,尽可能地减轻学生的考试负担,包括坚持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政策,继续大规模提高小升初的电脑排位比例,同时拓展中考的渠道和选择等;再比如,均衡、公平地配置教育资源,在教育经费使用上相对地“扶弱抑强”,进一步推动公立学校之间教师和学校管理层的交流,使之常态化、制度化,尽量弱化好学校越来越好、差学校越来越差的“马太效应”。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