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高考状元没钱交学费 母亲"劝"大姐辍学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在他还不记事时,父亲就出了事,之后家住山阳县农村的熊乾村,就跟母亲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大姐为了帮母亲供弟妹上学,小学六年级时就辍学打工。

  今年高考(微博),熊乾村以654分的成绩,成为山阳县高考理科第一名,现已被西安交通大学录取。

  领到通知书的那天,也是熊乾村头疼的开始——学费从哪里来。为筹学费,他已在建筑工地打了一个月的零工。

  从山阳县出发,驾车1个多小时的公路,再走半个多小时的山路,在一处没有大路的地方停车,继续步行数公里,来到一处叫广梅沟村下岔组的地方,这里是熊乾村的家。今年,小山村因为出了山阳县理科第一名而闻名,县城的许多考生家长很不解:这样一个地方,是什么样的环境,产生了县城理科第一名。

  “考不上,可能就留在村里或者外出打工了……”熊乾村说,除了努力,他没有别的秘诀。

  一处偏远山村,一个县城理科第一名,一笔学费,熊乾村用自己的方式,讲述着自己的经历。

  讲述

  自幼丧父 母亲独自撑起一个家

  我的家住在山阳县板岩镇广梅沟村下岔组,从县城出发,需要一个多小时的路程,进入大山区走半个多小时,就没有了大路,只能靠两条腿行走。

  就是这个偏远的山村,这条崎岖的山路,我从上小学开始,十几年往返着。这条路伴着我经过了无数风风雨雨,在这条路上我曾背着米面、干柴、书包,顶着烈日行走;曾冒着大雨全身淋透;曾经雪地踏空掉进雪窝……习惯了大山生活的我,并没有感觉到太多的苦。因为我知道,只有勇敢、艰难地走出去,才能到达外面宽广的世界。

  在我一岁八个月的时候,父亲在煤矿上打工时发生意外,离开了我们,从此我就跟母亲和两个姐姐相依为命。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个家,母亲没有改嫁,而是全身心扑在我们身上。为了养活三个年幼的孩子,在我上三年级的时候,母亲就去了西安一家养老院打工,现在每月赚两千元左右,供我们上学。

  自从母亲外出打工,我和姐姐就跟着年迈的奶奶生活,放学回家我常常自己做饭,可小小年纪的我哪能做出什么味道。

  因为在学校经常吃不饱,肚子饿得咕咕叫,所以我会经常背着干粮去上学,冬天馒头冻得咧着大口子,我就就着开水吃,当时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吃到母亲做的热菜饭。

  无力供3个孩子上学 母亲“劝”大姐辍学

  大姐上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考虑到家庭的实际困难,母亲“狠心”劝大姐辍学,一起供二姐和我上学。大姐在母亲的苦苦劝说下,哭着离开了学校,到西安打工。可以想到,当时的大姐心里有多难受,对大山里的孩子来讲,只有上学才是唯一的出路,而大姐的这个梦还未开始,就已经被穷困打得粉碎。现在大姐在外打工也只能干一些体力活,赚的钱都供我们上学了,以至于结婚后想和姐夫干点小买卖却苦于无钱。

  母亲和大姐打零工挣钱,供我跟二姐上学和生活开支。我深深地明白,唯有努力学习,考上好大学,才能回报家人的付出。当高考成绩出来,我得知自己考了654分,成为山阳县的高考理科第一名时,我知道我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那一刻内心很踏实。

  当母亲知道我考上了西安交通大学,特别高兴,打电话说,全家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我把大学上完。可7000元左右的学费和生活费用,让家人开始犯难。二姐今年刚从大学毕业,工资不多,多半都要还她上学时借的债。

  尽管家里四处筹借,我也在西安建筑工地打零工,可学费还差一些。真希望我可以早点走进大学的校门,这样我就可以一边读书,一边勤工俭学,毕业后报答母亲和大姐。

  老师眼中的他:懂事比较早乐于助人

  班主任柯昌林说,平时放假熊乾村都住在学校里,只有放长假时才到西安跟母亲团聚,或帮助母亲干点活,懂事比较早。同时他还是班上的学习委员,经常帮助其他同学,跟同学相处得很好,同学们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小熊”。平时跟他交流,知道熊乾村有远大志向,但因为家里的条件比较艰苦,希望毕业后就参加工作,但他还是希望熊乾村能考研(微博)(微博)、考博,“小熊”变“大熊”,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同学眼中的他:乐观开朗经常给同学讲题

  同学孟媛说,从高一时他们就在一个班,尽管熊乾村家里比较困难,但他很乐观,从不跟同学比物质条件,一心扑在学习上,他学习特别刻苦,还经常给其他同学讲解习题,平时比较开朗,看到同学们学习压力太大的时候,他还给同学们讲笑话。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