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就无忧无虑?以下表现可能是“空心病”,看上去却是好孩子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物质丰富的时代,似乎在很多长辈和家长眼里,现在的娃生活相当幸福。以前不敢奢求的玩具,现在普通家庭也随手可得。

可是学生们真的变得更快乐吗?有人说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就是信任和幸福感,不无道理。很多人误以为只有忙于奔命的打工族会抑郁,殊不知连小学生也有自己的苦恼。

一名学生不思进取,未必是被宠坏,而是低级需求未满足

张女士在网上讲了自家儿子的现状,他既不是受人仰望的学霸,但也并非倒数十名的差生。平时向来听话懂事,也认真学习,但这学期开始不知怎么回事。

家长发现男生经常一副心不在焉的样子,虽然作业照常完成,但总感觉跟之前的状态不同。久而久之,母亲开始生气,认为儿子这是“混日子”的心态。

可是批评过后,男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哭着跟家长道歉和改变,而是“油盐不进”。张女士想让网友帮忙看看该怎么教育儿子,这样下去可不行。

有位心理医生的分析,却让人很意外。原来,根据马斯洛的专业理论,如果一个人不思进取、对学习和事业没有什么远大追求,那未必是“过得太安逸”,反而可能是低级需求没满足。

就比如一个底层打工族,下班后普遍要玩手机,真能怪他们不上进吗?实际上是因为绝大多数精力都花在糊口上,饭后这为数不多的一点点时间才属于自己,他们有释放的需求。

换成中小学生,温饱不是问题,但他们这个时期对外界的思想依赖程度要比成年人更高。这位男生很可能是在父母关系或师生关系方面,存在难题。

小学生就无忧无虑?以下表现可能是“空心病”

这位男生的表现,很可能是得了“空心病”,看似平淡但影响力深远;这比叛逆期往往更难“治愈”。所谓空心病,是北京大学心理中心副主任提出的概念。

以前人们常认为处在青春期的中学生,以及对未来迷茫的大学生才会这样。可小学生就都无忧无虑吗?如果娃有以下表现,最好留意是否得了“空心症”。

一,学生有这个年龄不该有的安静。很多家长嫌自己的后代是个“话痨”,什么事情都要絮絮叨叨。殊不知倘若真的这样该庆幸,因为这证明学生情绪能及时抒发。

安静少言的同学,看似乖巧往往内心要自己消化那些困惑和压抑。他们或是怕给家长添麻烦,或是觉得跟父母说完也没有用,很容易憋出问题。家长接纳子女的真实想法才能解决问题。

二,对老师或家长没有“反应”。有位小学老师曾直言,自己“最怕”的学生根本不是调皮的娃,而是这种“空心”的同学。

哪怕学生犯错后跟老师顶嘴,尚且可以轻松知道他们的思想状态。可是这类同学,不管你表扬还是批评,几乎没有什么反应。稍微有点责任心的老师和家长,会很担心他们走极端。

三,绝大多数同学没有的“理智”或成熟。很多家长以后代“早当家”为荣,殊不知那些早熟的学生,在本该无忧无虑的童年,却是在沉重的基调下度过。

这不是家庭教育的成功,反而是家长角色缺失的体现。亲子模式,应该是家长承担包容后代的角色。就比如作业没写好被班主任批评,家长更着急其实才是正常的。

为什么“好孩子”更容易得“空心病”?道理很简单

根据医生的提醒,空心病往往是抑郁的先兆。但是它却常被家长和老师忽视。而且,往往越是“好学生”,越容易陷入这种状态。

因为这种同学,比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更在意家长和老师的评价。他们从小努力满足成年人的期待,希望自己被夸奖和认可。

“坏学生”往往逻辑更简单,怎么高兴怎么来,至于外界的态度不会过度关注。而这两种倾向,在某个环境下,优缺点却互换。

认真、听话的好学生,因为把家长和老师摆在了首位,自己合理的需求也不敢表达;他们会陷入矛盾和痛苦中,靠压抑自我来获得安全感。

这些看起来是“好孩子”的学生,本质上其实助长了家长的惰性。本来问题已经开始浮现,不知情的家长可能还为之骄傲,跟亲朋好友炫耀:看,我家的学生多老实。

总之,希望学生空心症的现象,能得到外界及时的关注和帮助。

来源:搜狐新闻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