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师范大学徐建平副教授: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教师核心胜任力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第二届IEIC国际教育创新大会已完美收官,围绕国际教育的现状、未来教育发展方向、孩子未来的发展方向,IEIC的嘉宾分享了不少精彩的观点。

今天艾老师带大家了解一下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徐建平副教授主题为《国际视野下的中国教师核心胜任力》的精彩演讲。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徐建平副教授

徐建平,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心理测量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副所长。

以下为徐建平副教授的精彩演讲内容:

感谢远播教育平台的邀请,我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今天给大家带来的话题是《国际视野的中国教师核心胜任力》。

其实对于教师这个职业而言,从职业的角度来看,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而现存的职业之一,我们任何一个人离不开它,我们的教师、生病帮我们看病的医生,这两类是我们一辈子离不开的,教师是育心,医生是疗身。

教师的职业非常重要,我多次在不同场合讲,教师的价值你用多么美丽的言词来描述都不过分。这是第一个我想要表达的,我们所谈的主题,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虽然它很重要,但事实上并不是我们所有的人都能够有资格去当老师。在多种职业资格当中,教师职业资格是非常重要的。你有资格才能成为老师,所以教师是一个专业。

在我们讲的专业里面,我们的医生、教师、律师是三大世界上最古老也是最重要,也是离不开的专业,所以我们需要专业的人士从事。从职业到专业,对我们从事这个教育职业的人有一定的要求,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谈的核心胜任力。

徐建平副教授正在演讲

今天给大家讲这个话题,从我自己的研究和我们承担的国际项目,把我们自己的研究成果给大家汇报一下。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时代,我们不得不国际化,从自己所接触的教育也不得不国际化。我们从事教育的人也必须让自己国际化。

在这个话题之下我们讨论四个问题:

1.新时代下的教师

2.全球教师胜任力框架

3.卓越教师的成长路径

4.如何成长为卓越教师

当老师从你自己学在师范院校成长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有一个发展的阶段。所以,我们研究核心胜任力最重要的目的是要让老师成为最卓越的教师。

一、新时代下的教师

先看一下新时代的教师。科技发展这样的话题,每个人都身同感受,到如今已经影响到生活、教育的各种方式,包括现代教育技术更迭的速度越来越快。我们对于教学的技术要求,信息化、网络化使得学习资源的云平台越来越多。对学生的要求和对教学设备的要求已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所以我们现在做的是微课、混合式课堂、反转式课堂,都是因为教育技术的改变。

在这样一种情形下我们到底有没有价值?这个价值肯定有,并且这个价值非常的巨大。看一下第一个,争当四有好老师,让机器人完成这个事情试一试,做不到。

我们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也是国家包括前外交部长今天早上讲的,所有年长的教育前辈都提到了我们要有家国情怀,我们的教育必须赋予这样的使命,机器人无法做到。我们讲教师是有价值的,因为我经常讲这么一件事情,机器人是冷冰冰的,每位老师都是学生冬天的暖宝宝,我们老师是带着价值和温情去教书的。

再看一下教育的新模式。最新的调查研究结果,在我们国家,但是我们不能忽略网络时代新的影响。另外,包括今天的远播,不管民办教育、国际教育还是公办教育,现在都提线上教育和线下教育,其实我们这个教师既能做线上教育也能做线下教育。线下教育是传统的教育模式但是要有实体的技术。线上教育很可能就是视频,可能就是一个咨询者,有可能是问题的解答者。

这是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各自的特点,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之下,对于我们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我们如何在这样一种模式之下具备现在教育情境以及具备现在00后的学生对你的要求,因为我们讲,当我们在大学里带的学生是二次元成长起来的学生,现在很多老师和学生共同话语找不进来,我们必须要适应这个时代。

这是讲的第一个问题里面,在新的时代下我们国家对于老师的要求是无法用机器替代的。另外讲从教育最原始、最本质的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育人环节很多价值观的训练是机器做不到的。另外是线上线下教育的融合,使得很多很多的形式下需要教师亲自出面。

二、全球教师胜任力框架

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从全球的视野下怎么样看教师?教师胜任力到底在做什么东西?通常讲胜任力的时候,价值观动机这是人最核心的东西,也是最难以培养的东西。

社会角色和自我意识是通过环境的影响,经验和技能是通过专业的学习,有两大类,一个是专业知识;另外是教师教育的基本技能,怎么教,如何教,怎么教是最好的,我们把这个模型叫做“冰山模型”,这样的圆形模型叫做“洋葱模型”,最核心的东西是最关键的。为什么我们作为教师,自己对教育工作的认知以及对教师的热爱,对于自己的所从事工作的奉献度,为什么这些是核心的,大家就能理解了。

这是一个具体的解释,这个解释有许多的研究,我们通常讲就是对于教师的研究有很多很多的方式,我们可以从教师自身的角度也可以从家长的角度、校长的角度、学生的角度等等,这是研究人员给它做的解释。

在我们教师队伍里面我经常讲这样一句话,我们教师大致分为三类人,其中一类人是混在教师队伍里面的。另外一类人是非常的优秀,剩下中间最多的一批人是通过教育和学习,通过经验的积累成为优秀的教师,绝大多数人属于中间。使得教师培训、自我学习和经验积累变得更加有必要。

其中,态度和价值观基本上就是这样,我们报师范院校的时候,虽然来自中国的排头兵师范大学,我们报师范的,尤其非师范专业的学生很多人不想报,一直很纳闷,老师把你们教了那么长时间,你们不愿意成为老师,你们自己的孩子将来还需要老师教呢,你们当一个老师怎么了?他就是不想当。这就是态度和价值观。

胜任力模型图里面非常重要的是先前学习,我们接受训练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在全球都是排前面的,所以我们要接受专业的训练。

另外,经验。有你自身的经验也有间接的经验,前辈对你的传授,包括自己的积累。另外是个人品质。也就是说,我们基于这么一个框架来构建作为一个教师你在从事工作的时候,你的胜任力应该包含哪些。

教师胜任特征通常分两大类。一个是基准性胜任力,这是最基本的,你要成为一个老师这是你必须具备的。另外一个是鉴别性胜任力特征。主要讲的是我们老师要评优的时候,或者在进阶的时候,或者要成为卓越型教师的时候,你和其他老师相区分的,具有区分度。这是在任何工作里面都存在这两大类。

基准性胜任特征的时候,我们拿教师资格证的时候必须达到这个东西,但是拥有教师资格证的人远远要比当教师的人多得多,我作为一个校长,作为教育局局长的时候我用人有更高的标准,所以我们还有一个选拔的标准在里面,鉴别性胜任特征用于选拔。

美国教师核心胜任力的标准

澳大利亚教师核心胜任力标准

我国教师胜任力模型(徐建平,2004)

下面看一下我们自己做的研究。这个模型是我在2004年的时候完成的博士论文里面,有很多的一些引用。作为一个教师工作的人必须具备这个。教师共有的胜任特征技能方面的比较多一些,还有优秀教师胜任特征。

全球胜任力框架

这是全球胜任力框架,(见上图)。我们六所大学40几名专家共同申请的项目,把胜任力分九大类,具体能力、从课程计划、课堂管理、评估、包容、社会行动。另外是跨课程能力,沟通、自我反思与职业发展、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道德承诺。

在此基础之上我们做了10个单元的培训,也就是说这九大胜任能力我们有自己的测评工具,通过每一种能力设计成相应的课程,然后对于教师可以进行培训。

三、卓越教师的成长路径

刚才我简要介绍了一下国际上和我自己和欧盟项目的基本成果,我们知道一个教师的胜任力包含哪些。我现在要拥有这些能力怎么办?我们讲怎么样成为卓越的教师。

刚才我给大家讲的是小部分人是混在教师里面,大部分人是需要培训的,所以我们讲教师的在职培训和医生的在职培训是永远通过继续教育完成的。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很多的年轻教师通过学习训练之后,都在走向卓越教师的成长路径。

看一下基本的路径。今年60%来自非师范院校,非师范院校的学生报当老师,但是基础的教育不够的,只是考那几门课,真正让你带老师的时候不够。

卓越教师成长路径

成长路径是合格、优秀、卓越,这六大特征。首先是要合格的,然后变成优秀的,最后变成卓越的。我们的奖杯最后是钻石级的,起初是合格就可以了,先入职的老师合格就来当,成长过程当中还有一个训练。这是我自己的研究,里面有很多的因素。

四、如何成长为卓越教师

最终的目的就是,我们做了一些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最基本的就是先是有岗位说明书,因为我自己做人力资源这块,包括海淀区教师进行选拔的时候,我们用这些东西帮助他选拔。这是我们按照这样一个模型需要哪些东西,从合格到优秀。

最后成长为一个卓越的教师,我们要评估,有许多评估的方式,这是举一个例子,我们不看了,怎么样支持高校学习,怎么设计有意义的课程,我们有完整的课程,大家感兴趣,我们可以共同合作。

从合格到优秀

因为时间的关系,我们给大家快速地讲了一下我们这样的主题,以及自己做的国际项目的成果,因为我们这次会议是一个国际教育大会,我们现在的国际交流应该是双向的,我们现在流出的比较多,流入的比较少。

希望我们政府和教育部门把中国文化要推广到全世界,同时希望把外国的学生引入到中国来,这个是不仅仅要教自己的学生到别国学习,还要把别国的学生到中国来教,这才是国际教育。

来源:该文章转自腾讯教育新闻,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