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姐弟学霸:有一个好母亲,就有一个好未来!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说起学霸、高考状元,越来越多的人会与“家境优越”联系起来。的确,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优越的家境意味着更多的教育资源,从而获得更多的成功机会。

可是,一切成功的基础,都是自发动力的觉醒,家境只是外在因素之一,优秀的家庭教育才是成功的保证。

下面讲述的这一个“寒门家庭”,因为有一位好母亲,所以先后出了两位学霸。

姐姐——高考707分的“北大学子”

姐姐名叫王心仪,在北大中文系读大一。王心仪的家庭,十分贫穷。一家6口靠着两亩地和父亲在外打工的一点微薄收入生活。王心仪的童年,没有毛绒玩具,看的书也是妈妈赶集买回来的二手图画书。初中在校吃饭,王心仪的生活费只有其他同学的一半。最常吃的,就是白菜馒头和稀饭。鸡蛋也只能作为成绩提高的奖励。但是,这些都不算什么。

对于王心仪来说,“学习”才是一件头等大事。她热爱学习,热爱读书,课本似乎有一种魔力,让王心仪无时无刻都想钻进去。从小学到初中,王心仪的成绩一直十分优异。中考时,更是以全县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枣强中学。高中三年来,王心仪的成绩一直保持在年级前三名。

王心仪并不是一个“死读书”的孩子。同学给她的评价是“乐观、幽默、爱学习”。高中三年,她一直担任班长。学校的各种活动也纷纷出现她的身影。她还多次获得省级竞赛的一等奖和二等奖。在高考百天倒计时的动员大会上,她立下一个志愿——北京大学中文系。努力终于让她如愿以偿:王心仪以高考707分的成绩被北大中文系录取。

弟弟——高考668分,目标“北京中医药大学”

王心仪的弟弟,同样是一位学霸。今年的高考成绩668分,年级排名第七,全省排名847。去年采访时,他就曾说过:“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常年抱病的母亲和外公,身体变得好好的。”所以,他的目标是“北京中医药大学”。参照以往的录取分数,全家人对弟弟的高考成绩,都十分满意。

“优秀”源自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

如果说姐姐一个人的优秀,可能是个人资质的原因。姐弟俩都如此优秀,就一定与良好的家庭教育分不开。姐弟俩回忆自己的成长过程时,都提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人——自己的母亲。因为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养家,姐弟俩的成长中,一路陪伴走来的那个人,便是自己的母亲。

王心仪的母亲,是一名中专生,在村子里曾担任过两年的小学老师。正是因为她的教育和陪伴,才有了今天的学霸姐弟。母亲热爱知识、重视学习的态度,和乐观开朗、不卑不亢的精神面貌,深深地影响着姐弟俩的性格和价值观。在姐弟俩的成长中,母亲良好的家庭教育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一、从小重视孩子的文化教育

做过村办小学老师的母亲,清楚地知道,对自己的孩子来说,“知识”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所以,她一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从王心仪一岁多咿呀学语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心仪背古诗、认数字。三岁的心仪,已经能背诵100多首古诗。

家里虽穷,“教育”却也是家里最大的一笔开销。王心仪上初一时喜欢画画,虽然家里拮据,母亲还是咬牙给心仪在县城里报了班。每周三次,母亲骑着电动车送心仪去上课。因为路程遥远,充一次电只够单程距离,所以每次母亲都是把车推回家,一次就要个把小时。

二、给孩子宽松的家庭环境

母亲虽然重视教育,却十分反对“死读书”。她从来不会逼迫孩子们学习,她认为无论是玩耍还是干活,都饱含着哲理和智慧。她平时虽然家务繁重,但不管多累,一有时间就会带着孩子们玩。“玩的需求满足了,自然会静下心来学习。”王心仪的母亲说。

三、给孩子富足的精神给养

刚读初中的时候,王心仪穿了一件被母亲“改装”过的棉袄去上学。结果,被班级里的同学取笑“土得掉渣”。心仪很难过,回家告诉了母亲。母亲只淡定的回应:“不要理他,踏实做事就好。”也正是这句话,让心仪牢牢记在心里,她明白了自己的人生,不是过给别人看的。

母亲的爱和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通过拼搏和努力,孩子们最终实现了梦想。

寒门还是富户,看信念。精神富足,终点便会洒满阳光。就像王心仪自己说的:“

我来自一个普通但对教育与知识充满执念的家庭。母亲说过,这是一条通向更广阔世界的路。从那时起,知识改变命运的信念便深深地扎根在我的心中。”

文章转载:搜狐网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