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平均分?
平均分的含义:把一些物品分成若干份,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2.怎么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
按指定的份数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指定的份数进行平均分时,可以1个1个地分,也可以几个几个地分,直到分完为止。
3.怎么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
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的方法: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平均分时,可以实际圈一圈,分一分,数一数。
4.什么是除法?
1.除法的含义:只要是平均分,就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一个数(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总数÷份数=每份数。
把一个数量按照每几个分成一份,求能平均分成几份;用除法计算,总数÷每份数=份数。
例如:除法算式的意义:45÷9=5表示把(45)平均分成(9)分,每份是(5).
5.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在除法算式中,除号前面的数叫被除数,除号后面的数叫除数(除数不能为0),所得的结果叫商。
完全商:当数a除以数b(非0)能除得尽时,这时的商叫完全商。如:9÷3=3,3就是完全商。
不完全商:如果数a除以数b(非0)除不尽,得到的商就是不完全商。如:10÷3=3……1,这里的3就是不完全商。
除法公式:
被除数÷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被除数和商的关系
被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扩大(缩小)n倍
除数扩大(缩小)n倍,商相应的缩小(扩大)n倍
6.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
①借助乘、除法的关系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
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两个乘数相同的算式除外),其中乘法算式的积是除法算式的被除数,乘法算式的乘数是除法算式的除数和商。
②解决与“平均分”有关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总数÷每份数=份数;总数÷份数=每份数
7.用除法求倍数关系
“求一个数(大数)是另一个数(小数)的几倍”,也就是求“一个数(大数)里面有几个另一个(小数)”,都用除法计算,用“一个数(大数)÷另一个数(小数)=倍数”
8.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时,所求问题是总数,用乘法计算;所求问题是份数或每份数,用除法计算。
9.一件物品的价格叫单价,买几件叫数量,买几件共需要的钱叫总价
单价×数量=总价 总价÷单价=数量 总价÷数量=单价
易错题分析
易错点1 没有正确掌握平均分的含义及要求。
例题1: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哪种分法是正确的?在分法正确的下面画上“笑脸”。

错误答案:第二种下面画笑脸。
正确答案:第三种下面画笑脸。
错点解析:此题错在没有理解题意。题中要求把12个苹果平均分给3个小朋友,也就是平均分成3份,每份应该是4个。第一幅图没有平均分,不合题意;第二幅图虽是平均分,但分成的是2份,也不合题意;只有第三幅图是正确的。
规避策略:解决平均分问题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要明确分成几份,二是要让每份同样多。
易错点2:没有弄清每份数和份数。
例题2:有6个圆圈,每2个一份,能分成几份?在图上圈一圈。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解析:此题没有按照要求平均分,错把每份的个数当成了分成的份数。6个每2个一份,可以平均分成3份,每个圈里应该有2个。
规避策略:把一些物品按每几个一份进行平均分时,要分清每份的个数和分成的份数。
易错点3 :根据乘法口诀写除法算式时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考虑。
例题3 :判断:根据每一道乘法算式都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 )
错误答案:√ 正确答案:×
错点解析:此题错在没有考虑当两个乘数相同时的情况。
规避策略:根据一道乘法算式可以写出两道除法算式,当两个乘数相同时,只能写出一道除法算式。
易错点4: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没有找出隐含的信息。
例题4 :把12张画片分给丽丽和她的2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几张?
错误答案:12÷2=6(张) 答:平均每人分6张。
正确答案:2+1=3(人) 12÷3=4(张) 答:平均每人分4张。
错误解析:此题错在没有准确地找出题中的信息,题中丽丽和她的2个同学合在一起是3人,而不是2人。
规避策略:在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找出其中隐含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