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里的双面人,你怎么看?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近日,微博热搜有一则让人愤怒的新闻,一名微博昵称为“洁洁良”的高校女生在网络发布辱华言论,引发众怒。

”网络上还有很多“洁洁良”

2017年8月,4名大学生竟身着二战日军制服在上海拍照,并乘夜在著名抗日遗址、爱国教育基地四行仓库拍照留念,恶毒亵渎烈士英灵!这些人中有人竟然还发文称“很刺激”。

对于这次拍照,其中一位参与者是这样解释的:“战争末期曾经参与过上海事变(指‘八一三’淞沪抗战,日本称之为第二次上海事变)的将校故地重游。”

请把我四十米的长刀拿来!!!

大学生社交平台言论的管理不只在中国的大学获得高度关注。2017年6月,哈佛大学取消了至少10名新生的入学资格,因为他们在社交媒体脸书上发表了涉及性、种族歧视、儿童虐待及极端主义等不当内容。这些学生2016年12月在脸书上建立了一个群,用于发布和共享信息,一些内容不堪入目。比如,一篇文章转载了一个死于叙利亚轰炸的儿童的血腥照片,图片不仅没有打码,不少学生还对此恶意戏谑。哈佛大学在审核他们的入学情况后通知他们不必入学。

不要再降低道德底线

随着各类社交软件越来越多地渗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管理好自己的社交账号就成为了大学生需要重视的问题。社交账号管理不当,或在上面发表不当言论,后果很严重,有可能断送大学生涯。

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言论自由是一种权利,但权利不是绝对的,必须在法律范围内行使。言论自由,不意味着可以利用语言攻击别人。对大学生来说,一方面,社交媒体是他们展现自我、融入社会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因社交媒体的公开性,大学生也需审视自身的言论是否适当。一旦超出了底线,网络言论就会成为网络暴力,这些人眼里所谓的自由也会成为束缚他们的枷锁。

在网络上发表言论本应该是文明相处、各抒己见的过程,理应是有趣的,具有学习性的。但是一些人却把它当成了战场,充满戾气,充当键盘侠,到处去攻击别人,做出伤害国家形象的言论。有的人因为网友的攻击而被逼跳楼,有的人因为键盘侠的恶意言辞而枉担恶名。现在很多社交媒体已经提出实名制要求,需要净化的不只是首页,还有大学生网民的道德底线。

网络社交平台是自我言语表达的载体,也是一面照妖镜,体现着个人素养。说话负责、不打妄语也是我们的义务。对于一个事件以客观的角度心平气和地表达言论或意见,不要求你去迎合别人,也不强逼一定要赞美,但彼此和谐,整个网络环境也会看起来赏心悦目得多。文明克制地说真话,这才是网络言论的真正意义。

“洁洁良事件”正好也给高校敲醒警钟,教育的重点不是培养学习成绩优异的人才,而是加强对学生品行的正确引导。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