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如一阵狂风来,千校万校动起来,分组教学活动轰轰烈烈地推开了。一时间分组教学成了热词,成了课课风景,堂堂亮点,科科追捧话题。
我不否认小分组教学带来的新气象,新变化,也不否认小分组教学给当前课改注入一丝丝活力,但是我也得提出,当前小组教学太过形式化,太多迎合领导者们口味,所谓过头便是浮华,过火便有灾难,小组教学所暴露的过头,过火苗头确实应引起我们的警醒。
为达到某个目的,深化某种过程,小组合作确实有集思广益,分工协作,提高效率等之功效,甚至还是种捷径。这正如我们搬运砖块,分组确实有助于形成竞争机制,让聪明人带头想办法,让能干人多背几块多跑几趟,把弱者也带动起来加油,甚至改变组合,优化结构环境,这样一来说不定真能做到减少时间完成任务,哪怕效率没提高至少让搬砖的场面热闹一些。
但是我想说,我们的教学绝不仅仅是全班,全组去共同搬一堆砖,如果真的是这样,那我们说不定让几个“尖子生”“特长生”稍稍发挥一下就完成了,何须小组其它人员出力出汗呢?
我们的教学的重心所在应该是尽可能地让每个同学都完成各自的搬砖任务,哪怕有的快一些,有的慢一些,只要是他们自己完成的,是他们自己思考出来的,那才叫收获,那才叫成果。而现在所谓的小组合作学习,往往成了尖子生,特长生的“作秀场”,让其它人云里雾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而老师也常被热闹所蒙蔽,真正忽视了个性化教学,针对性施教。以为小组过关了,就是每个人过关了,这就造成上课形势一片大好,检测才知许多人问题不少。
还有一种倾向,小组教学往往搞成“小老师教学”,老师一放手,小老师们显身手。可“小老师”毕竟不是老师,于是问题浅显化,机械化,甚至漏洞百出,一错连N错,有些还造成“思维定势”想改变都难,这些负作用也应该引起我们重视。
分组教学不该是课课标配,更不该搞成科科模式,那种领导来了分组,领导走了并组;那种用分没分组来一票否决优质课的作法,确实要不得。
形式是为内容服务的,千好万好还是形式和内容统一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