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劝烟猝死案” 改判无责|死者家属拒绝劝阻者捐赠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郑州医生杨欢因在电梯内劝阻段肖礼抽烟,两人发生争执。十多分钟后,69岁的段肖礼突发心脏病死亡。

段的配偶田九兰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杨欢赔偿40余万元。一审法院判决,杨向死者家属补偿1.5万元。田九兰不服判决上诉。

今日,此案在郑州市中院二审公开宣判,法院撤销要求杨补偿死者家属1.5万元的民事判决;驳回田九兰的诉讼请求。

欢告诉重案组37号,出于同情和惋惜,自己向死者家属捐赠1万元,但对于这种在公共场所抽烟的行为,“该提醒还得提醒,该劝导还得劝导”。死者家属则表示对判决很难理解,不会接受杨欢捐赠。

全文2682字,阅读约需5分钟

▲“老人电梯抽烟被劝阻后猝死案”二审宣判:劝阻医生不需赔偿。我们视频

老人电梯抽烟被劝阻后猝死

法院认定,201752日,段肖礼和杨欢先后进入郑州市金水区某小区的电梯内。由于段肖礼在电梯内抽烟,两人发生言语争执。

警方询问笔录提到,杨称,当天他从小区14楼乘坐电梯,准备下楼取快递。进入电梯厢后,看到一名老人(段肖礼)在吸烟。“我说,‘老先生,吸烟对身体不好,再说电梯里空间比较密闭’。”

▲电梯间监控录像。视频截图

监控视频显示,当天92403秒,段肖礼在电梯间内吸烟,4秒钟后,杨进入电梯,按了负一楼电梯键。

随后,双方开始有语言交流。电梯到达一楼,杨按了开门键,段肖礼未走出电梯。电梯到达负一楼,二人继续对话。杨走到电梯门外,段肖礼在电梯门面,双方仍有争执。随后,杨重新进入电梯,按了一楼的按钮。

“我跟老人说:老先生,我也没什么恶意,就是善意地提醒你一下,电梯里吸烟不合适,烟散不出去。”杨表示,此后他走到物业门口等快递。

监控视频显示,92624秒,两人走出电梯。两分钟后,他们走到单元门口。段肖礼情绪相对较为激动,杨比较冷静。92906秒,两人走向物业办公室,至此时为止,段肖礼的香烟一直未熄灭。

物业办公室门口监控视频显示,段肖礼比较激动,物业工作人员从办公室内出来后,其情绪更加激动,边说话边向杨靠近。两分钟后,杨被劝离,段肖礼则被劝至物业办公室。

没多久,段肖礼突然倒地。根据法院一审判决书,急救中心出具的证明,急救人员到达时,段肖礼意识丧失,经抢救病情无变化,心电图示全心停博,宣布临床死亡。

一审判决:劝阻吸烟者补偿1.5万

段肖礼的配偶田九兰将杨诉至法院,要求其赔偿死亡赔偿金326796元,丧葬费22960元,精神抚慰金50000元,医疗费755.8元,共计400511.8元。

201794日,郑州市金水区法院做出一审判决。法院认为,因段肖礼在电梯内吸烟问题,导致其与杨发生言语争执。小区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劝阻,且杨欢离开后,段肖礼猝死。

法院表示,该结果是杨欢未能预料到的,杨行为与段肖礼的死亡之间并无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段肖礼确实在与杨发生言语争执后猝死,依照《侵权责任法》第二十四条规定受害人和行为人对损害的发生都没有过错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双方分担损失。

据公平原则,结合本案案情,法院判决杨向死者家属补偿15000元;驳回田九兰的其他诉讼请求。

▲二审庭审现场。

二审改判劝阻者无责

田九兰不服一审判决,上诉至郑州市中院。

法院经审理查明,段肖礼有心脏病史,2007年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监控视频显示内容,事件发生过程中,段肖礼情绪较为激动,杨欢相对比较冷静、克制;二人只有语言交流,无拉扯行为,无肢体冲突。经核算,三段监控视频中显示出二人接触时长不足5分钟。

法院认为,杨劝阻段肖礼在电梯内吸烟的行为,未超出必要限度,属于正当劝阻。在劝阻段肖礼吸烟的过程中,杨保持理性,平和劝阻,未与段肖礼发生肢体冲突和拉扯,也没有证据证明,他对段肖礼进行过呵斥或有其他不当行为。

没有侵害段肖礼生命权的故意或过失,其劝阻段肖礼吸烟行为,本身不会造成段肖礼死亡的结果。段肖礼患有心脏疾病,在未能控制自身情绪的情况下,发作心脏疾病不幸死亡。

从时间上看,杨劝阻段肖礼吸烟行为,与段肖礼死亡的后果是先后发生的,但两者之间并不存在法律上的因果关系。因此,杨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一审判决杨补偿死者家属15000元,属于适用法律错误。

郑州市中院认为,一审判决后,虽然杨欢没有上诉,但一审判决适用法律错误,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根据郑州市有关规定,市区各类公共交通工具、电梯间等公共场所禁止吸烟,公民有权制止在禁止吸烟的公共场所的吸烟者吸烟。

本案中,杨对段肖礼在电梯内吸烟予以劝阻合法正当,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公共利益的行为,一审判决判令其分担损失,让正当行使劝阻吸烟权利的公民承担补偿责任,将会挫伤公民依法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积极性,既是对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也与民法的立法宗旨相悖,不利于促进社会文明,不利于引导公众共同创造良好的公共环境。

郑州市中院宣判,撤销一审判决;驳回田九兰的诉讼请求。

对话

:向死者家属捐赠1万元

杨欢告诉探员,二审判决的结果出来后,他觉得公平、公正。出于对死者及其家属的惋惜和同情,他决定捐赠1万元。目前,已经将钱转交给律师。

重案组37号:看到二审判决结果,你怎么想?

今天是终审判决,我觉的判得公平公正。

重案组37号:你向死者捐赠了一万元?

老人去世我心里也很难过,捐赠一万元是出于人道主义。现在已经把钱交给律师,律师通过法院转交给他的家人。

重案组37号:这个事情发生后,你周围的人如何看待?

大家都理解这个事,因为正常情况下劝阻,不会出现严重后果。只有这么严重的疾病,才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重案组37号:这件事对你的生活有没有造成影响?

我心理上有一点压力,因为这毕竟是个官司。现在都过去了,压力也小一些了。

重案组37号:以后碰到类似的情况还会这样做吗?

像这种在公共场所抽烟类似的行为,该提醒还得提醒,该劝导还得劝导。这件事只是一个意外,不能说因为一个意外事件,把所有的事都否决掉

死者家属:不会接受对方的捐赠

段肖礼的女婿徐林告诉探员,对于二审判决结果家人觉得很难理解,下一步的打算,家属们还在考虑。此外,对于杨欢的捐赠,他表示,“肯定不会接受”。

重案组37号:家属怎么看待二审判决结果?

徐林:没啥说的,没想到会是这样,觉得很难理解。

重案组37号:还是认为老人的死跟杨欢有关系吗?

徐林:这很明显,别管是1%的责任也好,他肯定是有责任的。不能说有责任,因果关系有没有?

重案组37号:家属觉得杨劝阻抽烟跟老人的死有因果关系?

徐林:是啊。而且所有报道,包括法庭采集的,都是他(杨欢)在那说的,他具体怎么劝的,谁也不清楚,死无对证。

重案组37号:下一步什么打算?

徐林:还没定。

重案组37号:杨说要捐赠1万元。

徐林:为什么捐赠?要他钱的干什么?肯定不会接受,有错就是有错,没错就是没错,不会接受他的捐赠。

专家说法

“公平担责”不宜滥用

侵权责任法专家、天津大学法学院卓越教授杨立新表示,杨某在电梯中劝阻死者不要公共场所吸烟,这是依照法律进行的劝阻违法行为的行为,具有完全的正当性,没有违法性、没有过失,“其劝阻行为也与死者的死亡没有任何因果关系”。

杨立新认为,一审法院错误地适用《侵权责任法》第24条规定的公平分担损失规则,让合法者承担部分损害的赔偿责任,是违反法律规定的。二审法院的终审判决纠正了这一法律适用错误,是完全正确的。

“应当说明的是,公平分担损失规则,是在双方当事人都没有过失,但一方造成损害是另一方的行为所致”。杨立新说,本案中,受害一方有过失,劝阻违法行为人的对方没有过失,行为正当,不存在适用这一条文的条件。

此外也要说明,有些法院对于公平分担损失规则经常滥用,是应当纠正的。“这个案件二审判决也说明了这个问题,应当点赞”。

(文中杨欢 段肖礼 田九兰 徐林为化名)

新京报记者 赵凯迪 王巍 实习生 孙高洁

编辑 李骁晋 唐鲁利校对 郭利琴

本文为重案组37号(微信ID:zhonganzu37)原创内容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