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二中初三年级第一批西安一延安研学旅行即将结束,教育不仅仅在课堂,也可以是任何我想去的地方。教育从来不拘泥于时代,随时都能回到过去,前往未来。教育不止是一种表达,要让全世界听到你我的声音。教育不是标准试卷,属于自己的路值得与众不同。我们坚持不懈砥砺前行,走在研学的路上。

今天是在延安的最后一日,同学们吃过早餐,开始今天的研学活动。
初秋的枣园绿草如茵,树木葱郁,丝丝凉爽的风使同学们更加神采奕奕。


枣园是一个园林式的革命纪念地,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解了枣园的由来和她的历史价值。

延安保卫战景区是在距离枣园革命旧址500米的真实环境里,用写实的艺术手法,真实再现了1947年保卫延安的恢宏画卷,景区2006年开业就首创了全国红色旅游由静态转向动态,由参观转向参与和体验,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延安保卫战》大型实景演出有让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粗犷豪放的安塞腰鼓、热情如火的拥军秧歌、高亢嘹亮的陕北民歌,这些凝结成一场扣人心弦的艺术盛宴。

实景演出剧组邀请我团10名同学参与今天的表演。看看他们有多精神!
站在曾经战火硝烟弥漫的土地上,亲身穿梭于战火之中,曾经前辈们舍身取义,奋不顾身,抛头颅,洒热血,只为革命胜利,造福子孙后代!如今二中莘莘学子和老师备受震撼,无不动容。曾经先辈奋勇杀敌,保家卫国,如今我辈不远千里,刻苦研学!


延安革命纪念馆广场上伫立着毛主席的青铜像,这位伟人俯瞰着延安,象征着延安精神世代永传。


延安革命纪念馆位于延安市宝塔区西北延河东岸,这是一座大型革命历史纪念馆。纪念馆内展出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献、图表、照片等,系统反映了1935年10月到1948年3月期间,红军到达陕北后,建立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开展大生产运动、整风运动、并举行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直到最后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光辉历程。

讲历史选择了延安,延安铸就了辉煌。讲解员生动地讲解,再现了党中央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省延安市西北约3公里的杨家岭村。1938年至1940年、1942年至1943年,我们的革命先辈曾在此领导中国革命。

刚下车,杨家岭开始下雨,同学们轻装前行很多学生和老师并没有带雨伞,可是这丝毫不能影响我们前进的脚步。

宝塔山是历史名城延安的标志,是革命圣地的象征,是延安市的标志性建筑,是游览延安的必去之地。登上宝塔山全城风貌可尽收眼底。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如今的我们重走了总书记的青春奋斗之路,重温了延安的革命史,登上了宝塔山,赏了延河夜景,吃了臊子面腊汁肉夹膜。在西安一延安研学旅行中,我们一路感受、一路思考、一路实践、一路学习,必将成为我们人生中不可磨灭的记忆,并使我们终生受益。


本团教师近距离接触延安,感知延安精神。今后我们将发扬延安精神,做好本职工作。

本次西安一延安研学旅行即将结束,三言两语难以概括西安的魅力,延安的精神,行走在研学路上,我们用双脚丈量,用双眼观赏,用心灵感悟,用头脑思索,我们丰满了经历,增长了智慧,收获了成长,我们不虚此行!

在延安车站候车室里我们拿出研学课程,完成我们最后的问题探究。挥挥手告别宝塔山,夜色中延安温存而美丽,我们即将回到北京,回到校园。研学虽然结束,但我们的人生还很漫长,未来和远方永远神秘而美好,需要我们一次次去探究……


游枣园革命旧址
革命旧址怀先烈,
壮志凌云留心怀。
自古英雄出少年,
精神抖擞彻云天。
第二分团第三小组陈佳欣
第一分团 一组
送别陕西
作者: 初三一班 国宁予
来于京城进长安,
昔日秦唐多少欢。
日出月升伴君笑,
星辰暮光随尔成。
古城路青石漫漫,
山水再相逢。
朱赤红来进延安,
革命国共伴相还。
西北人民腰鼓欢,
炮声惊起众呼喊。
何时月下无灿烂。
青春永漫澜。
时辰终有尽时散,
别时隔离距相段。
心中仍有爱国情,
澎湃起伏终一起。
若有朝日再相见,
心中情相伴。
延安行·延安革命纪念馆
延安革命史,
永刻人民心。
军民鱼水情,
歼敌万千人。
忆峥嵘岁月,
颂延安精神。
第二分团第三小组张馨月
游宝塔山
宝塔矗立群山,
大河流经延安。
九层风貌美景,
精神永驻心间。
第二分团第三小组李稷鑫
话研学
华夏五千年文明,
研学西安师生行。
信步参观博物馆,
万千文物阅豪情。
秦朝雄伟兵马俑,
神形各异栩如生。
大唐盛世华清池,
浮华散去神永恒。
踏上延安红圣地,
革命先辈简朴风。
墨火燎原此处起,
延安精神当永铭。
研学万里书万卷,
金榜提名艳五星。
第二分团第五组 刘柏玲
赞延安
初三三班 杨煊轩
俱往矣,英烈留名,
顾今兮,国梦当延。
血汗岂能白挥洒,
中华从此志更坚。
军民齐心,一路向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