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因为同情而开始,因为成就而投入,因为责任而坚持,因为求存而突破!”这是凌云11年来反传销的心灵感悟。11年,一个看似文质彬彬的大男孩是如何坚持下来的,他的内心到底有多强大?

工作中的凌云。记者 赵春艳/摄
《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 赵春艳 报道
消瘦的身体,腼腆的笑容,还戴着眼镜……
眼前的凌云看上去与文质彬彬的大学生没有两样。
然而,这个1986年出生的年轻人,却从2006年开始默默干起了一件事情,即帮助陷入传销的人脱离险境,同时揭露涉嫌传销的公司及传销组织。
彼时,凌云仅仅20岁。在这11年间,他创立了反传销网,建立了反传销团队,甚至成立了网络传媒公司……
救“博友”,反传销
2006年,凌云考入天津市南开大学滨海学院法政学系行政管理专业,这个江西孩子在天津开始了大学生活。
凌云喜欢写作,经常在网络“博客”上写一些东西,时间一长也有了一些“博友”。
刘某就是他的“博友”之一。刘某也来自江西,是凌云的老乡。他告诉凌云,他在山西晋中从事“直销”事业,交纳2900元入会费就可以工作了。
当刘某说他和别人“吃大锅饭、睡通铺、培训上课”的时候,凌云意识到这肯定是在从事传销。
但刘某并不相信,凌云也把握不准。于是,凌云不停地上网查询资料,查询法律法规,包括当时的一些大的案件。凌云将查到的信息与刘某实际情况进行比较,更加确信刘某已经进入传销组织。
“刘某的传销就是以直销的名义来掩盖。”凌云将所有的资料传给刘某,并劝说刘某离开。经过一个多星期的沟通与劝说,刘某终于醒悟并顺利脱逃。
刘某告诉凌云,自己是被女朋友拉拢过去的。传销组织里有大学生、下岗职工、农民工等很多低收入家庭人员。凌云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和初步鉴别传销组织的一些知识写到了“博客”上,引起了很多人的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