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南昌讯 (记者卞晔 实习生黄甜甜)1月5日下午,南昌市西湖区环卫工人刘菊香结束了大半天的工作,来到位于抚河中路的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歇脚。驿站里,椅子、桶装水、微波炉、空调等一应俱全,刘菊香的两位同事也恰巧在这儿休息。“原先吃个饭只能在外面找树荫、房檐,现在有了驿站,我们天热有茶喝,天冷有热饭吃,幸福啊!”说起这爱心驿站,刘菊香和同事们连连夸赞人大代表和政府为环卫工人做了件暖心事儿。
2016年1月的一天,西湖区人大代表顾志奇在一次履职走访中碰到南浦街道环卫所所长齐明。从齐明那儿,他得知环卫工人有“三难”:吃饭难、喝水难、休息难,工作环境亟待改善。随后的走访调研也证实了齐明所言。当月,顾志奇就在西湖区十五届人大六次会议上提出建议,探索建立环卫工人爱心驿站,改善环卫工人工作环境。2016年4月,在西湖区人大常委会和政府的重视下,区城管委对南浦街道的一间店铺进行了改造,该区第一座环卫工人爱心驿站就此建成。从此,刘菊香和她的同事们有了自己的“工人之家”。据了解,爱心驿站目前已在西湖区全面铺开,几乎每个街道都有。
爱心驿站的背后,是西湖区人大增强代表履职效果的强劲步履。近年来,该区人大健全工作网络,通过先行先试,逐步建成上下协调、纵横联系、条块结合的立体式人大代表工作网络。2013年7月,该区在全区10个街道挂牌成立“人大工作委员会”,弥补了基层人大工作的空白;2014年7月,在12个街道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工作站,在全区121个社区建立代表联系群众工作室。该区人大常委会还鼓励代表建言献策,每位常委会委员联系两个基层人大代表小组,帮助代表从全区角度了解社情、知晓政情,让代表乐于建言、善于建言。同时,该区每年召开人大代表建议交办会,对重点建议由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督办,对办理不满意的建议进行跟踪督办,近五年来,共交办代表议案32件、代表建议316件,代表建议见面率、办理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全部达到100%,推动了一批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得到解决。不仅如此,区人大常委会每年面向基层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开展民主评议,近五年来,累计向选区选民述职230余人次,依法依规劝退“不合格”人大代表7名。
民生不论大小,如今,遇事找代表反映、代表说话管用的观念已融入西湖区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托起了西湖百姓的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