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学区制打破壁垒引资源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在学区管理中心的16项职能中,就包含为学区内划片提出合理化建议,以及协调解决招生入学过程中的相关问题。

在一些学区管理者眼中,在已经囊括中小学的学区中,让家长、街道、驻区单位更全面和详尽地了解学校,让学校更有针对性地开展中小学衔接的研究,则是一种更长远地解决择校热的考虑。

在羊坊店学区、花园路学区、北太平庄学区、西三旗学区、温泉苏家坨学区……学区管理中心正在通过走进学校的活动、小学与中学衔接课程的研究,六年级学生的游学、家长课堂等等,探索打通学段的不同方式。

“沟通是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而这也建立在彼此开放的基础上。”一位海淀南部学区管理中心的负责人说,学区目前的架构使得街镇政府、中小学校、辖区单位、家长群体有了走进彼此的可能,而这在过去关门办学的情况下是比较难以实现的。这对于中学和小学,还是教育外部人士和教育内部人士而言,都是一个告别陌生,加深了解,增进理解的过程;而只有彼此熟悉之后,才能够产生更多的共鸣,才能从评论者变成共建者。

■ 案例

中关村学区成员均享平台使用权

现在,只要在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完成注册并登录,就可以享受来自这个平台的在线资源,包括一些课程视频、科普讲座等等。

如果你有幸是中关村学区内的一分子,通过这个平台,你还可以预约区域内的球场、会议室,或者选择去听一节你感兴趣的老师的课,甚至可以向中科院某个研究所的教授发出邀请,请他(她)到自己的学校或班级进行一次讲座。

中关村学区管理中心主任王振惠介绍,经过精心筛选,中关村学区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的首批资源共219个,涵盖“场馆资源”46个,“人力资源”58个,“课程资源”43个,“在线资源”68个,“定制资源”4个。平台主要功能有“在线浏览、精准查询、快捷预约、在线播放、应用成果记录、智能辅助决策”等。

中关村学区成立的时间并不长,这个共享平台的搭建成为学区成立之后第一个重头工程。王振惠说,之所以选择先建设平台,是海淀学区制改革赋予学区这一新的组织架构、学区管理中心自身的职能以及中关村地区特殊的区位优势这几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

而这其中,中科院和驻区单位在其中的重要作用不可忽视,“学区制管理强调区域办教育,这里体现了驻区单位、驻区资源对教育提供的共享平台。”王振惠说。

她表示,未来中关村学区还将在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践活动、人才培养等领域继续深入探索资源的整合使用,让资源成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载体。

■ 背景

海淀学区制改革

为进一步推动海淀义务教育阶段优质、均衡发展,海淀区在原有12个学区基础上,依据29个街镇行政区划界限,将122所小学、77所中学划分为17个学区。学区内设置学区委员会和学区管理中心。

学区委员会为议事机构,委员会成员由社区街道办事处、中小学校长、驻区相关单位代表、中小学家长代表构成,共同协商学区内义务教育改革、发展、稳定等重大事项。

学区管理中心是隶属于海淀区教育行政部门的独立法人机构,是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社区之间的重要枢纽。学区管理中心下设三个部门:发展规划部、教育教学部、资源统筹部。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