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证券管清友:6.5%的底线目标还要不要保?
来源:热点聚焦网 【 】 阅读:

    上半年经济企稳,主要因前期稳增长政策持续发酵。2015年下半年来,稳增长力度明显加码。一是发改委加快项目审批、发行专项建设债、各级政府大力推广PPP模式,基建累计投资增速平稳下行,2016年年初开始持续反弹,在6月达到20.31%,创14个月新高;二是房地产多环节松绑,包括降低首付比例、降低住房抵押贷款利率等,叠加实体缺少高收益资产,资金向供给相对短缺的一线地产配置。房价上涨后又带动恐慌性和投机性需求,房地产销售量价齐升,传导至投资端,商品房高库存压力下地产投资逆势扩张,1月-4月累计增速高达7.2%,远超去年全年的1%。
经济增长引擎面临放缓压力
     上半年经济增长的两个主要引擎,下半年都面临放缓压力。基建投资方面,最主要风险在于财政收支压力加大,财政自有资金难以满足基建投资大规模资金的需求,而PPP项目尽管在加速落地,但绝对规模不大,难以替代财政资金对基建投资的影响。房地产方面,房价快速上涨积累了风险,5月9日权威人士讲话明确指出房地产泡沫,并将其列于九大风险中的第二个。楼市调控趋紧,除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外,苏州、南京、厦门等城市也出台了限购政策。近期房地产销售出现回落,行情逐步恢复至供需基本面因素决定,7.1亿平方米高库存压力下,地产投资有较大回落压力。
    持续下滑的制造业投资增速,短期见底的概率不大,进一步拖累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固定资产投资三大主要成分中,地产投资、基建投资以央企国企为主,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因准入门槛相对更低。
    民间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从去年全年的10.1%大幅下降至今年1-7月的2.11%,预计将进一步下滑,年内甚至可能出现负增长:一是从煤炭、钢铁等行业的去产能进度看,后续月份去产能压力要大于前八个月;二是工业产成品存货处于低位(1-7月累计同比-1.7%),8月制造业PMI原材料库存分项仍处于收缩区间。经济下行压力下,工业品价格上涨并未带动补库存,年内更难看到制造业投资增速反弹扩产能。
    消费增速基本在10.0%-10.5%这一区间波动。7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同比增长10.2%,较6月的10.6%小幅回落。根据国家统计局测算,“6·18”电商促销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的影响约为0.4个百分点,剔除掉电商促销的影响后,社会消费品零售赠送基本保持平稳。经济下行下居民收入放缓,但在消费升级、与房地产相关的家具、建筑与装潢材料零售高增长下,消费增速也能获得支撑。
    从外部因素看,短期美联储货币政策、美国大选对中国的影响有限。目前来看,市场预期美国最多加息一次,且12月加息的概率要大于9月。全球流动性的逆转可能由此肇始,这个是需要密切关注的。目前人民币汇率风险得到一定程度释放,外汇储备降低速度明显放缓,美联储二次加息对人民币汇率的影响要弱于首次。美国大选结果对中国的影响在年内也不会完全反映出来,对中国的影响也未必是坏的。例如尼克松竞选美国总统时所倡导的政策对中国是不利的,但后来却成为改善中美两国关系的功臣。
    但全球化的逆转,对中国出口的负面冲击是持久的。2008年金融危机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开始出现逆全球化思潮,贸易保护主义崛起,美、欧、日等经济体同中国一样,出口负增长,全球贸易萎缩。除此之外,美国等试图通过TPP和TTIP谈判绕过WTO,将中国孤立在全球市场之外。
    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也导致总需求降低,进一步制约中国出口。主要经济体相继出现老龄化,而作为下一个最有增长潜力的国家,印度的经济体量难以对冲全球总需求的下滑。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对世界经济甚至各个领域都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这在过去几百年中从未出现。很多国家货币宽松直至负利率,但总需求并未出现改善,实际上跟人口结构的变化有很大关系。
从需求端来看,除消费基本保持平稳外,出口继续负增长,房地产投资增速见顶回落,去产能压力下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速继续放缓甚至转为负值,基建投资增速则受制于财政收支压力也可能已见顶。因此,后续月份经济下行压力,要明显大于上半年。
     7月2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要适度扩大总需求,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良好宏观环境。与以往的“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基础上加强供给侧改革”相比,更加注重需求侧管理与供给侧改革相结合,稳需求侧与加强供给侧改革同样重要。8月官方制造业PMI创近两年新高,经济景气度上升主要动力是需求好转,除洪涝后基建和地产项目恢复性建设外,也与726政治局会议后需求侧管理逐步加强有关。
    但在货币向实体传导受阻、财政收支压力加大的背景下,政策托底空间有限,未来稳增长以类财政政策为主。
    货币政策将以投放短期流动性保持资金面平稳为主,进一步宽松的空间有限。自2月29日降准后,全面性的宽松已连续半年缺席,预计后续仍以公开市场操作为主。一是8月CPI同比1.3%大概率是年内低点,后续月份在基数效应下回升,一年期定期存款实际利率继续为负。二是近期美联储加息预期回升,对国内货币宽松也形成掣肘。三是配合供给侧改革的需要,否则宽松所释放的流动性进入央企国企等信贷优势部门,不利于供给侧改革工作的推进。四是货币传导机制受阻,M1-M2同比剪刀差创历史新高,政府稳增长和居民加杠杆购房,部门间转移的资金以活期存款形式留存在金融体系内,推升金融资产、房地产等的价格,加大了风险而没有带动实体投资。从防风险的角度看,货币政策也不宜过度宽松。
    杭州G20会议公报强调了财政政策的重要性,稳增长主力从货币政策向财政政策倾斜,但受制于财政收支压力,稳增长将依赖类财政政策。今年财政赤字率目标为3%,低于去年的实际赤字率3.5%,预算内赤字的口子开得并不大。往年通常在12月出现财政赤字,但今年6月起财政就收不抵支出现赤字,预计后续月份收支压力进一步加大。
    收入方面,一是营改增导致地方税收清缴,上半年地方财政并不差,如上海市上半年财政收入同比大增30.6%创多年新高,而下半年营改增的正向提升逐步消失;二是随着地产销售的回落,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土地出让金也将减少。支出方面,一是四季度通常是财政花钱季,二是去产能加快使得保障性支出也将增加。预计后续将以类财政政策为主稳增长,一是加快PPP落地,二是专项建设基金补充项目资本金、商业银行配套贷款,三是发行专项建设国债的必要性也在提升。

 

责任编辑:热点聚焦网
随机推荐
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广告服务|版权隐私|网站地图|返回首页

CopyRight© 2011-2015 zgqy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热点聚焦网 版权所有

服务热线: qq1987369246 18612878329

备案号:京ICP备13006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