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地时间2016年8月10日,巴西里约热内卢,2016里约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向艳梅夺冠。(东方IC)
中国网新闻8月12日讯(记者李智 戚易斌)8月11日,中国选手向艳梅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中夺冠,为中国代表团收获了第9枚金牌。比赛中,她在抓举的第三把险些受伤,好在没有影响最终成绩。
事实上,在奥林匹克运动会的赛场上,各国选手争金夺银,展现出体育运动的魅力。但是,受伤的运动员往往容易被“忽视”,而也正是他们的努力共同铸造了奥运会的B面。
中国举重选手夺冠 险受伤
在奥运举重比赛中,向艳梅没有控制好自己的姿势,虽然将杠铃举过头顶,但身体没站直,手也没撑住杠铃,在身体弯曲的前提下,118公斤的杠铃在向艳梅后脑轻微“架”了一下。
从当时比赛的镜头中可以看出,向艳梅及时预感到情况不妙,赶忙缩头避让,让杠铃就势滚下。前奥运冠军张国政表示,“过去两年,她受伤病影响比较大,能拿到这个冠军太不容易了。”

当地时间2016年8月10日,巴西里约热内卢,2016里约奥运会女子举重69公斤级决赛,向艳梅夺冠。(东方IC)
实际上,国家队一直在全面考虑,希望能够选择最有把握的项目报名参加奥运会。向艳梅参加的69公斤项目一度也曾被考虑放弃,不过最终向艳梅挺了下来,拿到了金牌。
比赛另一面:受伤事故频发
本届里约奥运会开幕几天以来,已陆续发生多起运动员受伤事故,其中尤以公路自行车和体操这两个项目情况最为严重。

当地时间2016年8月6日,2016年里约奥运会男子体操跳马预赛,法国选手萨米尔左腿严重受伤。(东方IC)
8月6日,法国运动员萨米尔•艾特在跳马比赛中左腿严重断裂受伤,这是奥运史上最严重的受伤事件之一。随后,德国体操运动员安达里亚斯•托巴在地面竞技比赛中右膝盖前交叉韧带断裂。
同一天的男子公路自行车比赛中,意大利运动员菲尼西族•尼百利锁骨骨折,哥伦比亚运动员斯里杰尤•希那骨盆部分断裂,澳大利亚运动员里提希肩部骨折。
8日的女子公路自行车比赛同样未能幸免,荷兰运动员阿妮米克•范•维勒坦在线性斜坡的拐弯处滑倒在雨水湿滑的路面上,遭受严重撞击,导致其严重脑震荡和脊柱处腰椎部分的三处断裂。
与其他国家一样,中国也有不少运动员在比赛中为了奥运梦想付出了巨大代价。1998年7月21日,21岁的桑兰在纽约举行的友好运动会女子体操跳马决赛前的热身活动中不幸摔伤,导致脊髓神经功能受损,从此只能坐在轮椅上生活。
桑兰当时的状况震惊中国体育界,她的事故引发了关于运动保险等很多相关内容的探讨。
健康与金牌 谁更重要?
对于运动员来说,伤病是或多或少都无法避免的困扰。就在本届奥运会开幕6天前,中国女子举重队临阵换将,把本应在里约奥运首日出战48公斤级,夺冠呼声极高的侯志慧替换出参赛名单。

2016年4月9日,在福建龙岩举行的2016全国女子举重锦标赛暨里约奥运会选拔赛48公斤级比赛中,湖南队选手侯志慧以94公斤的成绩获得抓举冠军,以116公斤的成绩获得挺举冠军,并以210公斤的成绩获得总成绩冠军。图为湖南队选手侯志慧正在比赛中。(东方IC)
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副主任陈应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举重队的决定完全处于保护运动员的目的。
陈应表说,奥运赛场的竞争是残酷的,如果明知道运动员受伤还让她带伤参赛,我们做不出来。运动员本人健康是最重要的,能不能拿这块金牌是次要的。
举重队的决定值得赞赏,毕竟如果带伤参加比赛的话,很可能出现我们不愿看到的一幕。2008年奥运会田径赛场上,正处运动生涯巅峰时刻的刘翔不得不因伤退赛,相信每个人都仍记忆犹新。
中国女子举重队临阵换将,虽可能让中国失去一块宝贵的奥运金牌,但却给运动员让渡出充分的调养身体时间,保证了运动员更长久的夺金能力。
小贴士:降低运动受伤风险的建议
里约奥运会如火如荼,也点燃了大众的体育热情。如何才能健康安全地运动,下面这些建议可以帮助到你:
·运动健身要循序渐进,在运动之前要做好热身,可以进行3-5分钟的关节韧带拉伸。
·加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当快要跌倒时,要立即低头、屈肘到胸前、团身,以背部着地,顺势做滚动动作,不可以直臂撑地,以免造成骨折。
·运动强度适当。不应强调运动中的心律强度,更应当注重进行有氧运动和运动的持续时间。持续时间要在40分钟,也不能过长。
·运动结束时,不要立即静止休息,要慢慢停下来,走一走让心脏缓冲一下。运动后肌肉是紧张的,做3-5分钟的关节拉伸帮助肌肉放松,以免第二天酸痛,还能帮助肌肉代谢物排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