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山边境检查站是吉林省最偏远的边境检查站之一,驻守在长白山南坡。正值盛夏,长白山作为国内著名的避暑游览地,吸引着八方来客,宾馆酒店一房难求。但和西坡、北坡如织的游人相比,并不对外开放的南坡几无人烟,不时有鸟叫回荡在布满原始森林的山谷里,寂静得让人敬畏。
两个多小时车程的山路上磕磕绊绊。“夏天还好,要是到了冬天,大雪封山,出来一趟可不容易。”张景博说。轻描淡写的“不容易”,意味着战士们在冬天里要在齐腰深的积雪里巡逻、训练,几个月见不到山外的人。
站长张雪松早早等在门口,战士们列队整齐。“听说山下来了人,这帮小子明显比往常更兴奋。”张雪松小声对记者说。边境检查站不大,二层小楼里干净整洁,床上的“豆腐块”被子,洗漱间摆放整齐的脸盆,刷牙杯里的牙刷都朝向同一个角度。
工作之余,战友们闲暇时还帮着站里搞建设。“搞装修,盖猪圈,建储物棚,都是自己干,从山下雇人太贵。”去年入伍的刘海鹏,刚来时是个啥都不会的“娇气娃”,一年多的军旅生涯下来,烹饪饭菜、水电维修、清扫房屋……像是变了个人。
横山边检站周围是近600平方公里的无人区,几十公里巡逻下来,看不到人影,动物影子倒是不少,松鼠、狍子、野兔,“最怕遇见蛇、野猪、黑熊,挺危险的。”张雪松说。
孤独,是横山边境检查站战士们的必修课,“白天兵看兵,晚上数星星”,张雪松这样形容边检站的日常生活。在站里待得时间久了,周围大块石头的样貌都如数家珍,“找到一块不一样的都能高兴半天,琢磨着和啥最形似,老虎?豹子?狮子?”
张雪松说话的当口,一个两三岁的小姑娘从房间里跑了出来,“快回来,爸爸正在工作,不能打扰。”房内一个女声压低了说。“不好意思啊,是我的女儿和爱人,我好长时间没回去了,上级特批她们来住几天。”张雪松有些难为情,边说边把小女孩牵回屋里。
“其实张站的孩子得了疱疹性肺炎,在长春住院好几个月,他都没时间回去。”张雪松出去的时候,战士王庆伟“偷偷”说,“嫂子只能等娃病情稳定了,拖家带口来山里看看他。”
在站里,有着14年军龄的王庆伟被称作老班长。“在偏远山区一守十几年,真厉害!感觉印象最深的困难是啥?”记者问。“好像没啥,习惯了,就是爱当兵,觉不出来啥孤独。”王庆伟说。话音未落,排长张好鹏抢着发言:“我来说,老班长前段时间,爱人怀二胎的时候检查没有胎心,孩子没保住。大家建议他请假回家,他也不回去。”几句话下来,王庆伟的眼眶有些发红。
在横山边境检查站采访了一天,让记者很有“挫败感”。战士们问一句,答一句,没有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碰撞,有的小伙子还没等问,就已红了脸。倒是有一个战士主动和记者悄悄地搭了句话:“咱报道出来的时候,能不能告诉站里一声,我想让家人看看。”“他们没有轰轰烈烈和激动人心,有的是日复一日的孤独坚守。”长白山公安边防支队池南大队政委李广彦说。
从站里出来,乘车踏上弯弯曲曲的山路,就到了山顶的天池。战士们的迷彩服和山色融为一体,守护着这一片安宁。从山顶向下望去,茫茫林海间,有一小块蓝色嵌在满眼翠绿中。“那就是蓝房顶的横山边境检查站,”李广彦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