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阳风电车间内,工人们在装配区进行组装工作。
在珠江东岸,华为等龙头企业带动了深圳电子信息产业领军全球。在珠江西岸,希望新兴的新能源龙头企业能够通过五年或者更短时间的努力,打造珠西新能源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现与东岸错位发展,协同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张传卫再一次将两会建议聚焦到了新能源领域。
在《关于完善可再生能源补贴机制的建议》、《关于推动低碳能源转型的建议》和《用新能源革命助推中国绿色发展》这几份建议中,可以找到与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推动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这一论述的契合点。身为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张传卫带领团队将明阳集团的新能源触角从风电领域向芯片产业、生物质能等领域拓展,一个从风能、太阳能到其他领域的横向裂变的绿色产业链条逐渐成型。
作为中山融入珠西装备制造产业带的一个最具竞争力的产业,以明阳风电、大洋电机等为首的中山新能源产业在这个版图被赋予了更高的期许。而与其他传统优势产业“只见星星不见月亮”不同的是,中山新能源产业呈现出的是“只见月亮鲜见星星”的短板。从龙头企业到产业集群的集聚,新能源产业期待一场强有力的产业孵化。 南方日报记者 罗丽娟 南方日报特派记者 何伟楠
1.逐鹿西部“风光”
参加全国两会之前,张传卫刚刚从西部地区调研回来。
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草原、大别山区。这些地方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能源匮乏”,另一方面却也拥有优质的风能和太阳能,只是缺乏开发的技术。这一次,明阳带着产业布局版图,结合新能源扶贫计划,将触觉延伸到更广阔的西部地区。
这样的版图规划早已布局。十几年前,明阳集团就开始在西部考察,现在明阳已在新疆、内蒙古、青海、云南、西藏、甘肃等多个西部边远省份建立了产业基地。
张传卫有一个设想:西部地区的风能、太阳能优势明显,青藏高原、陕北高原、新疆、内蒙古等西部地区,具备建成世界上最大的可再生清洁能源供应基地的条件。“如果总量达到100GW,等于沿着丝绸之路在西部又建了5个三峡电站。”他分析,这样西部地区向东可以给中东部、向西可以向沿边国家源源不断地输送绿色清洁能源。新能源可成为西部最具特色优势的大宗商品。
青藏高原属我国一类光资源地区,尤其适合新一代高倍聚光太阳能技术的发展。而这项技术的核心是来自应用于空间的多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芯片。与传统的太阳能技术相比,相同装机占地面积很小,而且所有土地都可以得到保护性开发,基本不浪费西部宝贵的土地资源,也不会造成二次污染和环境破坏。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明阳已掌握包括芯片、模组自主知识产权在内的高倍聚光太阳能全产业链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量产芯片的光电转换效率超过39.5%、模组的光电转化率超过32%,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而且商用产品均已通过国内国际权威机构的第三方论证。据预测,两年之内,随着四结、五结砷化镓太阳能电池的研制成功,量产芯片的光电转换效率将达到45%以上。
2.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聚
依托华为、中兴、腾讯等领军企业,深圳形成了产值达万亿元的电子信息类工业,孵化了众多相关的中小企业,包括各种创新研发平台。龙头企业对产业集群的推动作用,不言而喻。
就中山而言,其装备产业有几大门类已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但相对而言,新能源领域的优势还是相对明显的——这也是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将新能源产业中心放在中山的原因所在。这些优势,都为形成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在明阳集团的版图中,借助自身在新能源技术研发、装备制造等方面的优势,集聚产业要素,以整机制造为龙头,带动一批中游和上游企业形成协调联动发展是其中重要一环。目前,以园区化、规模化、上下游为一体打造风能、太阳能全产业链的高端装备集群,正在该公司布局的中国西部市场中成型,未来还将规划发展成“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能源产业装备制造基地。
版图还在扩张。据透露,明阳计划与央企合作,打造广东千万装机和亿万装机的海上风电建设项目。“通过五年时间,让广东一次能源的消费比例有5%是来自海上风电,到2030年,广东海上风电对广东一次能源的贡献率要达到30%以上,改变广东能源长期依托滇电东输、贵电东输的状况,支撑广东经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利用好海上风电建设,明阳将在“十三五”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海上风电大型整机、海工装备等的产业集群,这个大的产业集群,在极大程度上能够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海上风电装备的创新技术和产业集群的高地。
从这个角度来说,绿色工业产值带动的产业集群效应,对全产业链都具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利用这样一个大的海上风电项目拉动装备制造,而装备制造促进项目建设,进而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基地,真正让中山能在珠西装备产业带中攀上高地,发挥引领作用。“实际上,如果我们能打造一个千亿级的新能源装备和产业集群,对中山的GDP和工业产值,可以产生重要的拉动作用,一年可以增加三个点,最高可以达到5个点,这个还是绿色GDP。”张传卫说。
3.新能源装备制造中心的“珠西猜想”
非化石能源时代以及未来很长时期,世界对新能源高端设备需求巨大,给中国调整产业结构、输出高端装备制造带来了难得机遇。
在张传卫的建议《用新能源革命助推中国绿色发展》中,提到应把新能源和高铁、航天等高端装备制造和输出放在同重并举的地位高度重视,使其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主力产业。
广东是用电大省,同时也是新能源资源大省。《用新能源革命助推中国绿色发展》内文透露,按测风资料探明的30—50米水深可开发的风资源容量,广东超过7500万千瓦,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可通过海上风资源的开发,打造世界级国际领先的海上风电技术创新平台、千亿级海上风电装备产业集群,实现能源清洁化,降低或完全不用购买碳指标。
作为研究、开发、制造、生产清洁能源的民营企业,广东明阳风电集团已成为国内第三大风机制造商,已经获得了包括三峡电力集团等企业的青睐。据透露,三峡集团计划与明阳集团联手,在广东组建合资公司开发海上风电资源,以广东、香港作为近期目标,并着眼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及东南亚地区,携手拓展国内国外市场。
“这一意向已经得到广东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有着对新能源高度重视且行动坚决的政府,有着新能源生产消费的巨大市场,完全可以也应该成为世界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中心。”张传卫对此充满信心。
在“碳拐点”的趋势下,张传卫提出出台新能源“绿证制度”的建议,强化新能源市场供给优先权。即,对于清洁能源电力,凭“绿证”配额可优先上网,优先出售;对于新能源建设没有达到指标的地方,强制从其他地方购买“绿证”、交易新能源;能源消费企业必须持“绿证”配额首选新能源并以此得到国家政策优惠。
“现在,运营好的风场,无须国家补贴,已经可以和火电价格持平,很有竞争力。国家要运用舆论和政策引导社会绿色能源消费,培养绿色消费习惯,倡导低碳出行、居家低碳生活、无碳化办公等方式,促进绿色发展。还可以把新能源建设项目和精准扶贫结合起来,通过分布式、离网型风光储技术设备,建造阳光小镇、清洁能源家庭,精准帮扶若干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据了解,明阳集团已和三峡集团联手,拟在粤东、粤西探索清洁能源产业精准扶贫试点。
建议
电网发展规划应与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协调
建议国家完善电网发展规划,使电网发展规划与国家和地方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相协调。包括加快建设打通西部能源基地和东部负荷集中地区的电力输送通道,实现优势 地区资源有效利用。目前,西部能源基地的发电成本远低于东部的火电价格。以浙江为例,省统调燃煤发电机组标杆上网电价为0.4453元/千瓦时(含环保电价),宁夏地区同类火电上网电价约为0.2711元/千瓦时,加上两地输电成本约0.1元/千瓦时,跨区域协调后的电力价格将有约0.8元/千瓦时的下降空间。工商业销售电价下调可以大大促进企业负担减轻,增加企业的竞争和盈利能力,也加快推动节能减排和工业结构调整。
上调可再生能源附加标准
根据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和2030年非化石能源规划目标,建议政府对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的征收水平进行调整,即由0.019元/千瓦时上调至0.03元/千瓦时,并保证全部电量足额征收,确保补贴资金能够满足产业发展需要。预计2025年,常规能源发电平均上网电价将达到0.5元/千瓦时,届时陆上风力发电和光伏发电电价可实现平价上网,不再需要补贴;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累计发电量将分别达到8.5万亿千瓦时和3.4万亿千瓦时,需要补贴资金1.6万亿元,综合考虑其他情况及发展诉求,共需补贴资金约2万亿元。按照2030年全社会用电量较2015年的55000亿千瓦时翻一番计算,2016-2025年累计社会用电量将达67万亿千瓦时,建议将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一次性提高到0.03元/千瓦时。
制定中国特色的“清洁电力法”
能源供给侧革命,主要还是能源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必然涉及既得利益和新增利益、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集团利益和国家利益的重新调整。政府对新能源高度重视,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包括国务院2013年颁布了指向能源转型的大气国十条、去年中央9号文件提出的电力市场改革等,对新能源发展都是巨大利好。从依法治国的层面谋划,建议尽快制定中国的“清洁电力法”,规范能源生产、供给、消费、行为习惯,依法促进经济低碳转型,推动绿色发展。






